第一百四十八章回家在即
何夕说道:“好了。这一件事情是我的错,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,我们要回南京了。”
“真的?”安庆公主听了,立即高兴起来。
其实,安庆公主在辽东过得并不是舒服的。
虽然何夕已经给了安庆公主在辽东最好的生活条件。但是辽东还是太冷了。而这个时代的取暖设施,更是远远不能与后世的相比。
而且何夕对安庆公主固然很好。但是也仅仅如此而已。
何夕忙得脚不沾地,东奔西跑就不说了。就是在辽东,还是到处视察。长时间不在家里,都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了。即便他不出差,不去视察。难道就能在家里吗?
不。忙起来在衙门睡觉,也是很正常的事情。
安庆公主不是不能承受这样的事情。当年何夕在外,她在南京,一个人抚养孩子。心中其实并没有什么怨言。但是辽东与南京是不一样的。
安庆公主在南京长大。南京是她的家。她的人际关系都在南京。更适应南京的气候。到了辽东,没有人说话不说,家里那一摊子事情,也弄没有了。更不要说安庆公主还要承担不少事情。比如安抚官员家眷。
夫人外交,自古以来都有。
安庆公主对这些事情,其实也很了解。
在南京的时候,并不是没有遇见这样的场合。只是,她来辽东的目标不一样。她来辽东是与丈夫相聚的,而今看来,反而是来打工的。这让她内心之中如何舒服。
还好有孩子在身边。才让她内心之中的郁结有所缓解。
这也是安庆公主见了何夕,老是想发脾气的原因。
故而听到,能回到南京。
安庆公主岂能不欢喜。
何夕说道:“叫上儿子,还有朱雄英。一并回京。”
安庆公主说道;“好。”
——
此刻的朱雄英一点太孙的样子都没有。
他穿着一身短打,推着一台农机,是后世常年条播机。用来播种的机械。脚上踩着一双千层底的布鞋,上面满是泥泞。
他此刻推着机器,条播机在地面上推出浅浅的沟壑,然后种子顺着铁管流到地面上,后面拖着一块木板,将地面给压平了。
如此一来,播种的事情,就省却了很多功夫。
“老师。我们造的东西怎么样?”一群学生挤在一起,穿着单薄的衣服,衣服也谈不上整洁,只能说没有油污,身上还有不少的补丁。一个个拿着一块木板,木板上夹着几张纸,每一个人都拿着一些炭条,盯着朱雄英的验收。
朱雄英看着自己的学生们?挠挠头。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说。
他其实不太理解自己的位置。
他本来在营口大学堂之中帮忙,是以学生的身份进去读书的。但是奈何,何夕门下虽然有很多人,但是辽东摊子更大。其实并没有多少人愿意在营口学堂任职。
无他,辽东有太多机会了。
营口学堂怎么看都不是一个能升官很快的地方。
国子监本质上是一个官僚预备学校,他们之中,固然有很多政治家的苗子。但是大多少人本质上是官僚。对他们也不能期望太高。
朱雄英自己不觉得,其实他接受的是整个大明最前沿,最科学的知识体系,他很快在所有学生之中脱颖而出,担任一部分教学任务。而营口大学在何夕的思想指引之下,很重视,科学与实践结合。
这个时代很多发明,其实也不需要什么高深的科学知识。正因为如此,一些发明反而是工匠更容易上手。
第一个工业革命其实是工匠推动的。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,科学家才渐渐成为主导。
但是何夕还是想将科学体系引入,从而加快发展。
所以,这些学生总是有一些课题的。
而朱雄英带这些人,他们的课题就是农业机械。
也是何夕的政策,在辽东推广教育。让很多中下层百姓有了读书的机会。
从这些人的衣服上,就可以看到。
每一个人的衣服看上去很脏。并不是这些人不爱整洁。而是,衣服不能勤洗。后世很多布料,洗上几次,就会坏掉。这就是所谓的高端布料,其实在古代这才是正常状态。
很多布料,清洗的次数多了。就变成了烂布条了。
而对于百姓来说,衣服是宝贵的财产。使用的时候,自然要爱惜了。有人干活的时候,要光着膀子,并不是不喜欢穿衣服,而是爱护衣服,因为人如果受伤了。划破皮,能好。但是衣服如果扯破了。就不打好办了。
即便打补丁也不好看。
这些人很多在家里都是下地种田了。所以,他们才想制造出能节省劳动的农业机械。
只是这个举动,让朱雄英震撼非常。
因为辽东地多人少。人口奇缺。一些省力的措施,都大加推行。何夕其实推行了很多农业与水利上的改进。这些朱雄英并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。他在宫里的时候,其实也跟随马皇后一切耕作过了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