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二章千户张明
安陵堡上,千户张明用千里镜看着下面敌军,一时间手心见汗。从安陵堡向南看,是一眼看不到边的船队,将运河都塞得慢慢的。几十万大军加上辎重粮草什么的。
不知道有多少。
这种等级的运输量,在这个时代,离开了运河是很难行动的。特别是,军队之中有很多大炮。
动辄数千斤。即便明军中并不缺少畜力,但是有足够畜力,也没有承受如此重量的道路,即便不下雨,这样的重炮也很难拉动。每天行军数里都未必可以。
而傅友德有预感,如果不带足够数量的大炮,这一次北伐,一定不会顺利的。
算来算去,运河是唯一的选择了。
安陵堡,即便死伤再多,也必须拿下来。
张明自然是知道这些的。张明也是从下面层层挑选出来的将才。
此张明,就是当初因为洪水逃到了北京,安置在国子监的那一个张明。
人生际遇是这样了。进入国子监当仆役,是张明一辈子做出最好的选择。改变了他一生。国子监初建,处处用人。而张明自小联系的一身好功夫,在仆役之中脱颖而出。成为国子监管事之一,负责看管门户。
当然了,这与张明是张宗德推荐的人有关系,毕竟,何夕是国子监最大的后台的,而张宗德是何夕眼前的红人,张明是张宗德推荐的,又姓张,很多人以为是什么亲戚关系。
何夕不认识张明,但是张明却属于何夕嫡系的嫡系。苗根正红。
这给他带来另外的机遇。
那就是叶沈遇见的难题,那就是训练火器最大的问题。对军官有数学要求。虽然不高,但是火器射界,射击安排。等需要数学知识。这不是一般将领能玩的转的。
而明军中下层,有太多敢打敢杀的人。但是精通数学,不,谈不上精通,能将火器射表能完明白的将领可不多。
叶沈到处拉人。而张明在国子监却也算勤奋好学。他毕竟是国子监的人,有时间旁听的话,国子监是不会赶人的。甚至去问张宗德一些问题,张宗德有时间就解答,没有时间,就让身边的学生解答的。
张明在学习上天赋有多好,倒也未必。但是他很珍惜学习机会。毕竟,国子监这种学习资源,是这个时代很多百姓都接触不到的。
当叶沈到国子监拉人的时候,张宗德就推荐了张明。
毕竟,张明在国子监也就到头了。除却能当一个管理几十个仆役管事,每天检查门户,看管器物之外,并没有什么上升空间。但是在军中就不一样了。
多远大的前程,不好说。总是比在国子监强。
而张明就抓住了这个机会。很快就脱颖而出。
虽然说合格的军官数量少,但是叶沈培养的人数量不少,最后合格一批将领,张明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个。一方面是张明的数学很好,毕竟别人都是对着书自学的。他而能直接得到张宗德指点,张宗德的能力放在后世,当一个高中老师也是可以的。
另外一方面,就是张宗德能打。
虽然说,火器时代到来,将领个人的武勇,已经不再重要了。但是这种情况转化需要时间,而今明军低层军官,不能打还是让人看不起的。
张明数学好,学习使用指挥火器学习特别快,还有一些自己的想法。而且能打,军中的刺头都能打服,再一看背景,叶沈的后台也是何夕,既然是自己人。那么提拔,也就顺理成章了。
张明就被放在这最关键的一战,这是对他的看重。同样也是信任。
因为张明是军中新人,他在军中的后台是何夕,与南京方面没有一点关系,张明的家人也都在北京,张明但凡有脑子,就不会投降。无他,以他的背景,即便投降了,将来在南京也混不好。
在军中背叛自己恩主,从来是一种犯忌讳的事情。这是潜规则。但是有时候潜规则可比明规则重要得多了。
张明在北军之中,是嫡系中的嫡系,有上司看重,将来飞黄腾达,不在话下。但是投降过去,却被贴了标签,更是谁也不会亲近,即便一时间推上高位,将来也不大可能掌握实权。
而且张明对安陵堡内部的情况,特别了解。
他有足够的信心,不管多少军队过来。也足以守住。
首先,安陵堡虽然不大,但是储备足够,有足够军中吃三年的粮食,有足够的水源,毕竟外面就是运河,早就打了好几道深井。还有足够的火药。几乎能塞火药的地方都已经塞满了火药弹丸。
再者,就是南军对安陵堡的封锁,不可能严密。无他,就是因为运河。
他除非挖断运河,否则在夜深人静的时候,是可以派小船登陆的。他也能派小船顺流而下。与后方取得联系。而南军是绝对不可能挖断运河的。
能与后方联系,对军心的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更不要说,张明对火器战法是非常自信。
在张明看来,眼前这一战,就是一道道数学题而已。而他早已有了标准答案。安陵堡已经修建好很一个多月了。这一段时间,张明已经将整个安陵堡外面射击参数都准备好了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