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6章 三峡纪录片 下
[一位头发花白,眼睛却明亮的老人是三峡工程展览馆的讲解员,也是曾经修建大坝的工人之一,他带着游客,带着镜头,条理清晰地讲出过去的故事,讲清楚三峡大坝的功能和意义……]
看着三峡工程展览馆讲解员带着游客们讲解工程,一直在疑惑这样工程怎么建设的人也终于了解清楚了,还是科技。
前面还是乡亲们在挖土挑担,后面就又上了各种不用人那么劳累的工具。
“这个80式推土机,又能跑,又能运,自身也很巨大,让他能动起来,该需要多大的能量啊……”
“能装那么重的石土,这个推土机也不可能是木头做的,如果是铜或者铁,那需要的矿石……”
匠人们讨论着那些神奇的工具,好奇他们的构造、原理和材料,而普通人也在好奇这位讲解员的故事。
“这讲解员也是修大坝的普通工人,他看上去可以一点不像是修河工啊。”
“这精神头,能开着那样的大家伙修河工,换我也想试试。”
“那样大的家伙,冯老三你可别一上去就吓得腿软了。”
“腿软也要上去摸摸再说,换你你不想啊?”
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着,却有一个汉子在叹气。
有人问他叹气什么,那汉子道:“我开心他们去修这样的堤坝,老了还这样有精神。”
原本还对着天幕一起讨论的乡里乡亲们不说话了。
他们都是定期要自带干粮服徭役的,干过的活那都是从天亮到天黑,一个万一身体伤着了或者死了的都有可能,能活着回来什么事都没有就足够庆幸了。
像上面的老人一样,想起来都是与有荣焉的自豪与怀念?
屁!
只有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半点不想不想回忆的辛劳。
王阳明也在疑惑,人要素位而行,这个讲解员也只是一个普通人,修筑大坝的工人一员,为什么说他们那时候讲究‘奉献精神’。
作为一个从小学习儒家经典的士大夫一员,他能理解这个奉献精神是什么意思,但他也清楚,这种思想不应当是生活都困难的人应该去讲究的。
仓廪实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知荣辱,回忆和影像资料里,几十年前也很艰难的他们,按理来说不应该是会在意这方面……
咸阳宫的墨家子弟齐齐对视,大家不说话,也能明白彼此的意义。
这种奉献精神,和他们的‘兼爱’,‘爱人若爱其身’内核是接近的,无论强弱、贫富、贵贱,所有人都把彼此当做家人一样去爱,去付出。
“我虽然讨厌儒家和法家,但他们对人性的说法也一直让我困惑。”穿着草鞋的墨家长者看着天幕,双眼迸发光彩,“现在看到后世,可见人性也同样可以改变的。”
弟子们点头:“师叔,果然,还是要让大家都先能吃饱饭,在读书明理,只有摆脱了朝不保夕的生活,大家才会有时间、有能力去爱他人。”
“没错,等今天白天的天幕结束,我们继续去看纸浆,再一起研究那个播种机和割麦机,就算先做不出来能动的,也可以做能让人干活更轻快的!农家人没来,我们墨家人也可以研究怎么给粮食杂交育种!”
定好了前进方向,原本只是想避免学派传承消亡而来咸阳的墨家,突然就更有了发扬学派的动力。
科技是是吧,数学、地理、生物、化学,他们墨家道在这里,这些术都可以学!
[轻柔的音乐响起,镜头拉进到大坝内部,旁白又开始介绍大坝的发电工程,一排排竖着的方格箱柜前,红色或绿色的灯光亮起。
纵横九千公里,贯穿八省二市的三峡输变电系统,一道道灰白色钢铁在空旷的大地上架起,高高的铁塔带着长线往远方而去。]
看着黑夜里灯火辉煌的城市,公输志好像也能明白,主播之前说的电灯、电脑都和电有关,电脑必须要把那些线插上才能用,应该就是靠着这个‘电能’驱动,只是为什么把它称为清洁能源他也还不清楚。
“250万千瓦……这个电,也不是雷电……”公输志记下了这个,思考他们是怎么能够把水能转化为电能,又这么精准地可以测量出数据。
[闸门拉起,工程师们盯着水面,全世界最大的内河五级船闸开始通航……]
之前被科普过它蓄水调洪作用,刚刚又被科普过发电作用的古人们:通航?
你们都把它用那么重的混凝土修成了一阶梯一阶梯的水坝了,居然还想着让这里过船?
看着自己摹下来的或者是脑子里记住的三峡剖面图,有点航船概念的人不解,一百多米高的大坝,他们这里都没什么耧这么高,都这样了,你们还怎么让船通航?它要和那什么飞机一样会飞吗?
连一直以来都对后世抱有极高滤镜的一些人也不住咂舌:要不,就别那么贪了吧。
[五级船闸,巨大的船只船进去一级后,关上闸门水位上升,把船只升上去后再开上一道闸门,关门升水位,继续开门关门升水位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