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游戏竞技 三国之最风流

第43章 董卓狼顾问英雄(上)

三国之最风流 赵子曰 2070 2024-11-21 13:14

  “有心杀贼,无力回天”。

   这是后世谭嗣同在狱中时写下的两句话,荀贞此时,有了与他相似的慨叹。

   人在不同的地位,有不同的想法,正如戏志才所言,袁绍的确是有他自己的考量,看出了这一点,荀贞也就不再想着去劝袁绍逐董了,没有办法,只能接受鲍信的建议,改而准备离京。

   次日,鲍信果然辞别袁绍,带兵而还。

   荀贞却不能立刻就走,他还得等曹操为他求郡,只是,也不知曹操到底能否为他求来一个近京的大郡,如能求来,也不知能得到何郡。

   他是朝中新拜的左中郎将,来到了京都,於情於理,都得去见见皇帝。天子年少,固然是没什么可见的,可如今宫中方经大乱,朝中的公卿大臣们也不知都是何反应,借此机会,见见他们也是好的。因此,荀贞於次日送走了鲍信后,便来找袁绍,商量入宫觐见天子之事。

   却还没有说定何日何时入宫,外边来了一个太傅府的掾吏,报道:“司隶,董将军有请荀侯。”

   荀贞、袁绍楞了下。

   荀贞心道:“我昨暮方到京城,董卓今天就来请我,可见他对我必是极为忌惮……。”抬眼看了眼袁绍,有心再劝他逐董,话到嘴边,到底却还是咽了下去,又想道,“罢了,罢了,袁本初既无意起兵逐董,我便是再说,也是多说无益!”

   荀贞昨暮方至洛阳,董卓今天就来请他,却是说了:董卓不也是才到洛阳么?他的消息就这么灵通?——这却是因为荀贞来时带了数千兵马,这么大的动静,董卓又岂会不知?荀贞遣了赵云去打探董卓的底细,说不定昨晚董卓也派了人去打探荀贞的底细了,而董卓之所以这么快就来请荀贞,很明显,这肯定不是因为和荀贞的关系好,而只能是因为忌惮荀贞的兵马。

   袁绍也想到了这点,不过却没有对此发表任何言论,只是沉吟了下,对荀贞说道:“董卓虽跋扈无理,但既然他来请君了,君不妨去与他一见,看看他会说些什么。”

   荀贞应道:“诺。”

   出了后宅,来到前院,门外一人正在等候荀贞。

   荀贞看去,却是熟人,正是董卓麾下的悍将徐荣。

   “徐君!”

   “君侯。”

   “何敢劳君亲至。”

   “冀州一别,与君侯多年未见,荣今日来,既是奉董侯之令,也是主动请缨。”

   “哈哈哈哈。”

   荀贞握住徐荣的手,极是亲热。

   董卓麾下多是凉州人,徐荣可算是唯一一个非凉州人而却得入董卓军中高层的人了,所以在董卓军中,如论地位,他不低,可如论与董卓的亲厚程度,其实并不排在前列,不过董卓大约是也知他与荀贞交情不错,所以特地遣他来迎荀贞,这却是在表示对荀贞的重视和礼遇了。

   荀贞上下打量徐荣,笑道:“与君多年未见,甚是挂念,闻君讨边章、韩遂,克胜大捷,威震叛军,得讯之日,我欢喜得手舞足蹈,把帻巾都给弄掉了。”

   徐荣一身官衣,冠鹖冠,青绶银印,一副比二千石的中郎将装束,却是因董卓之举荐而被朝中拜为了现职,——“中郎将”一职乃是朝廷的高级武职,因为大将军、车骑、骠骑等重号将军权力太大,不轻授、不常设,故此中郎将做为常设的高级武职便名类众多,有五官中郎将、虎贲中郎将、羽林中郎将,又有左、右、前、后等五中郎将,又有使匈奴中郎将等等。

   徐荣笑答道:“讨叛军之捷,全因董侯运筹帷幄,如荣者,不过为董侯爪牙,冲杀疆场,因人成事,侥幸获些微功罢了。”

   “太谦虚了,太谦虚了!”

   “董侯正在相待君侯,君侯如无别事,便请吧?”

   “好!”

   荀贞顾对跟从身边的戏志才说道:“志才,你不用跟我去了,在府中等我回来便是。”

   戏志才点头应诺。

   典韦等人被安排在府中的前院住,闻讯赶来,想扈从荀贞,荀贞只让典韦从行在侧,其余人亦令之在府中等待。

   徐荣在前引路,荀贞、典韦从之在后,出了太傅府,径向北行,至铜驼街,折往西去。

   荀贞讶然问道:“董将军不在宫中?”

   “昨晚董侯便出了宫,现在城西显阳苑。”

   荀贞点了点头,没有再问什么。

   骑在马上,边往前行,荀贞边心中想道:“董卓倒不是个没脑子的,却也知宫省禁地,非他一个外臣可居之处,……他现在城西显阳苑?既在城西,那么他左右必不会不带兵马,如此一来,城北有他的驻军,宫省有他的精锐兵士,城西又有他亲自坐镇,洛阳虽大,却已被他囊括半城了。”

   董卓虽然跋扈,可他现在到底是初到京都,还不能为所欲为,因此并没有在宫中住,而是住在了城西的显阳苑。他的一部分兵马在城北,他放着离南、北宫较近的城北不住,却为何住到城西?一方面是如荀贞所想,的确是为了能更好地控制洛阳局势,另一个方面则却是因为他的主力部队均在洛阳西边,或在远一点的河东,或在近一点的渑池。

  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  

上一章 | 下一章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