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4章 兄弟密谈,双管齐下
在晋王府的后院中,两位许久未见的兄弟喝着小酒,身边所有的亲随人员全都被他们赶到了外面的走廊上,周围20米内不允许任何类人生物出现。
“二哥,日本人那边又开始催着我赶快行动了,他们甚至已经给我发了最后通牒,如果我在四月之前还没有发动军事行动,恐怕我的军火就要全部断绝了。”
齐王还算年轻,他是当年先帝三兄弟中最小的一位,因此在谈话中,手中的瓷碗还不停晃荡着,里面满是不断冒着气泡的北冰洋盐汽水。
在将自己的意见发表完之后,他又将竹签伸进了碗中,插起已经被削好的鲜梨块,将其送入嘴中。
他吃的那叫一个心安理得,毕竟自己的脑袋一向比不过二哥,三兄弟中权谋心术最好的肯定是当皇帝的先帝大哥。
自己这些年要是有一个加点系统的话,肯定是全点了武力值和统帅,能够一口说出自己亲军卫队内每一名士兵的姓名籍贯,年龄和具体情况。
但是你让他谈谈如何应对这一次的最后通牒,他是一个束手无策,只能依赖自家二哥了。
“你又急了,我不信你就没有一点点弹药储备?咱们不说多的,支持部队打上半个月左右的弹药还是要有的吧?
你这是什么意思啊?摇头!难不成只有一周?”
晋王保持着他作为二哥的风度,准备从自己的储备里面挪一点出来给齐军,但在挪用之前,需要知道缺口有多大。
“二哥,我就给你交个底吧,那些弹药全被我拿去收买朝廷的驻军,还有扩充部队了。
朝廷驻扎在我那里的五个师,现在已经被我收买了三个师长。
我手下除了12个主力师团外,还额外编组了不少独立混成旅。
我在山东也不是没办兵工厂,不过他们很多都是一些修械作坊,他们给我最大的用处就是利用备用枪管多造几条枪出来。
而且弹药储备我这也基本上见底了,如果说按照当年二次夏奉战争时候的火力密度计算,我的储备可能只够支撑主力部队全力开火三天的。”
三弟齐王将桌子上的小吃,零食,饮料全都一扫而空,随后便乖乖巧巧的坐在椅子上,等待二哥的责骂。
“三弟呀,三弟,你让我如何说你?
我原本以为你是让我来填补亏空的,没成想你是把我来当冤大头宰的呀!”
晋王不禁扶住额头,对自己这个长了个七窍玲珑心—缺个心眼的弟弟十分无语,真的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在刀枪剑戟之外的事情上开开窍呀?
自家的太原兵工厂虽然能够自主生产弹药,但生产出来的质量却不敢恭维。
如果说国内的兵工厂分为三种档次的话,那么曾经的江南制造局以及现在的兵工署麾下各厂算得上是T1级别的存在。
他们能够自主生产各类武器装备,技术水平也足够追赶世界先进水平。
而T2级别的存在,便是大名鼎鼎的巩县兵工厂、汉阳厂与两广陈家的广府机器局,毕竟他们还打算引进国外机械,组建琵江炮厂。他们需要进口关键部件,除此之外的零部件能够实现自产;武器水平谈不上先进,但也足够够用。
至于这最后一档,最突出的代表便是四川各路镇守使麾下的小型修械所。
别看它能够生产元年式步枪和麦德森轻机枪,但除此之外,几乎就没有别的武器生产能力了。
而且这两种武器的生产质量尤为低劣,川军的武器装备拜他们所赐,一向被各省新军看不起,战斗力恐怕只在闽军黔军之上。
自家的太原兵工厂由于成立时间很短,生产现场像极了一个大型的手工作坊,还没能够完全转向机器生产,而且生产的武器装备也不够完善。他扪心自问,太原厂应该处于T2.5左右。
“这样吧,我手上还有这两个月生产的一批六五子弹,你把带回去吧,也好给手下面有个交代。
在二次夏奉战争中,还有郭松龄倒奉中,冲锋枪的表现都不错。我这个厂子还有一批晋造11.43口径汤姆逊,你也一并带回去吧。
倭人的步枪造的还算可以,就是冲锋枪太拉垮了。”
在听到自家二哥答应了请求之后,齐王又兴高采烈的啃起了梨子。
“我就知道二哥最疼我了!”
晋王喝了一口茶,被这句话惊得连连咳嗽,好不容易止住之后,变得严肃起来。
“咱就是说呀,老三,你的担子很重,不光要吸引住直隶河间防线上的守军,还要配合我进军中原,围歼朝廷的中原驻军。不知道你这两个方面能不能同时做到?”
“如果只是应对这两个方面的话,我是很有信心的,但我无法保证南边的飞虎军不参上一手。
他们的战斗力在这几年是肉眼可见的强悍,作战意志方面,只有我的亲军卫队能够达到。
而且飞虎军还拥有我们无法比拟的后勤补给能力以及装备补给能力,他们设立在庐州、太平、福清等地的炮厂,可以自行生产从20毫米战防炮到十五厘重炮的全数火炮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