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1章 下乡采购
石门村
曹卫国跟着村长楚明远走在道上,沿途劳作的村民纷纷打招呼。
“村长!”
“村长,这小伙儿是谁啊?长的可真俊!”
村长满脸喜色道:“这是轧钢厂的曹主任,来咱们村采购,家里的白薯干、萝卜干、鸡蛋、粉条……都可以拿到大队,价钱绝对公道。”
“这是好事啊!”
“我家有十几斤白薯干,一斤能给多少钱啊?”
曹卫国立刻报价:“一斤一毛五。”
“一毛五!”
“这可比以前的多三分啊!”
“曹主任你别着急走啊,我这就回家去拿!”
“我家也有些白薯干!”
“孩子妈,快回家把白薯干拿大队去!”
一听曹卫国报出的价格,家里有白薯干的村民顿时喜出望外。
争先恐后的回家去拿白薯干,生怕曹卫国走了。
有村民着急的问:“曹主任,萝卜干多少一斤?”
“一毛七!”
“主任等我!我立刻回家去拿!”
“曹主任,您收干木耳吗?”
“收!”
一时间,田间地头都热闹起来。
四十多岁楚明远对着曹卫国连连道谢:“曹主任,真是太感谢您了。”
曹卫国连忙道:“楚村长,什么谢不谢的,乡亲们不容易,您放心,只要东西好,我一定都给最高的收购价。”
这年代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,农民生产的粮食全部卖给国家,全社会所需要的粮食全部由国家供应,农民自己食用的数量和品种也得由国家批准后才能留下。
还对生猪、鸡蛋、糖料、桑丝、蚕茧、黄红麻、烤烟、水产品实行派购,品种多达132种。
对这些产品农民都不能自由买卖,价格也由国家统一规定。
全国城乡居民所需要的粮食、布匹、食油、猪肉等生活资料全凭国家印发的票证供应。
国家对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低于其价值,而卖给农民的工业品高于其价值,这就是所谓“剪刀差”。
“剪刀差”实际上是一种“暗税”。
农民向国家除了缴明税,即公粮以外,在售农产品的同时,还上交了“暗税”。
剪刀差使农村一贫如洗,统购统销也加剧了城乡分割,拉大了城乡差距。
自从实行统购统销以后,农民就一直处于半饥半饱状态,饿着肚子把粮食卖给国家。
正是农民这一份可贵的奉献,为祖国的工业建设提供了原始积累,从而建立了初步的工业基础。
没有农民的伟大奉献,也不会有祖国的繁荣富强。
本就出身农村的曹卫国对农民有着崇高的敬意,愿为艰苦村民尽一份绵薄之力。
曹卫国给出最高的采购价格,不可避免的会造成自身的损失。
但这些“损失”他心甘情愿,甚至引以为荣。
楚明远拍着胸脯保证:“曹主任,我用人格向你保证,我们村的东西绝对会保质保量,如果有人弄虚作假,我一定打断他的手。”
曹卫国给的价钱远比其他采购人员高,这是对乡亲们的善意帮助。
他决不允许被破坏!
“以怨报德”的事情会被人戳脊梁骨!
村长将曹卫国迎到大队,乡亲们很快就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赶过来。
不要奇怪村民们这么热情,实在是这年头太苦。
因为禁止私人交易,遇到给价这么高的采购员不容易。
不抓住这次机会,谁知道以后还会不会有。
村长给曹卫国沏茶倒水,体贴的陪着聊天。
会计和村干部分门别类的称重记录,挨个儿的认真检查。
所有干部都得到村长的指示,生怕有人做亏心事,影响了全村的声誉。
一直到吃过“丰盛”的午饭,大队的院子里的食材码了好几堆。
曹卫国当场结款,拿到钱票的村民满心欢喜。
“曹主任,太感谢您了。”
“这么高的价格,可是帮了我们村大忙。”
曹卫国道:“村长您看您又说这些,我能按时按量的收到这么多好东西,是您和村民们帮了我的忙才对。”
摸着装满白薯干的大麻袋,曹卫国道:“村长,您能不能帮我在村里找个空房当临时仓库,我暂时把东西存在库里,等采购齐了一起拉回去,您放心我会付租金。”
村长道:“曹主任太见外了,村里有空院子,我立刻就找人收拾。”
村长一声招呼,热情村民很快就收拾出一个有三间土坯房的院子。
二十多袋干货也被放进屋子,码放的整整齐齐。
曹卫国向村长道谢,从兜里拿出香烟散给帮忙的村民。
一人一根大前门,让村民们稀罕得紧。
曹卫国看着村长问:“村长,村里有石磨吗,我想买给一个石磨,这是我私人的事儿,该多少钱就多少钱,您可不许跟我客气。”
附近一个村民急忙道:“曹主任,我家有一个石磨,虽然旧,但绝对能用。”
曹卫国高兴道:“大哥,方便带我去看看吗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