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明末木匠天启落水后无敌

第142章 流寇覆灭

  王嘉胤一众人虽为流寇,但是没像皇太极那样动不动就焚城。

   他们准备着怎么逃跑。

   卢象升的人马休息了3个时辰悄悄出城向咸阳进发。

   西安到咸阳30余里,步卒一个半时辰已经全部到达咸阳城外5里。

   昨夜一战,卢象升的大军有腾骧四卫的掷弹组支援,伤亡的将士并不算多。

   此时带出城大军,一共7个团。

   到达咸阳城外,一个团去南门,一个团去北门,东门留一个团,剩余4个团去西门。

   周遇吉的腾骧四卫每个城门方向留守了800骑兵防止城破后流寇逃窜。

   锦衣卫白天传出来的消息,西门守卫最薄弱,半夜偷袭西门,大军从西门攻城。

   此时已经亥时过半(晚10点),锦衣卫侦察流寇晚上准备从南门出逃,可惜消息已经不能及时传递出去。

   卢象升大军还是按照原来的计划部署。

   子时一到,王嘉胤派人悄悄打开城门,10个骑兵走在前面一旦发现官兵及时预警。

   一千多流寇每人都背着一个沉重的大包袱里,里面不但有金银还有一些干粮。

   流寇看着城外静悄悄,排队走出城外,踏着渭河的冰面渡河准备前往秦岭。

   王嘉胤一众人70多个人,每人一匹战马静静的在北城门内等。

   一旦南城方向传来打斗声,这就是他们离开咸阳的机会。

   他们不知道的是前方5里外,一个团的步卒已经慢慢开始向城门方向靠拢,只要这些步卒再往前走3里,借着月光他们在城头甚至可以看清远处大军的轮廓。

   南城的流寇刚渡过渭河就被腾骧四卫的斥候发现,随着一枚烟花升空,南门的大军直接向南门方向发起进攻。

   整个南城的流寇开始四处乱逃,一时间南城方向喊闹声四起。

   “再等等,再等一刻钟我们出城!”

   王嘉胤此时手心全是汗,声音倒是沉稳的很。

   “杀……”

   王嘉胤刚说完就听到西城方向传来打斗声,紧接着西城方向传来数千人攻城的呐喊声。

   “朝廷果然想晚上攻城,打开城门我们现在就走!”

   王嘉胤果断的下达了命令。

   北城的城门缓缓打开。

   “杀……”

   只见北城方向也传来上千人的嘶吼声。

   “快走……”

   听到嘶吼声一众流寇脑袋都快炸了,王嘉胤一鞭子抽在马屁股带头冲了出去。

   几十匹战马慌乱的冲出城。

   “报将军,流寇步卒从南城出城是个诱饵,匪首他们骑着战马向从北城离开。”

   西城门一打开锦衣卫就快速向卢象升汇报。

   “三团长,带领大军控制城池,本将军去追流寇!”

   卢象升二话没说下达了命令,带着十几个亲卫骑着战马向北城疾驰。

   此时南城的流寇几乎没有反抗就被全部俘虏。

   王嘉胤一众人冲出城看着前方黑压压的一片人影,直接兵分两路向东西方向逃窜。

   明军步卒后面的800骑兵也发现了逃出城外的流寇,直接兵分两路开始追击。

   速度与激情在黑夜的关中平原上演。

   两侧城门的腾骧四卫得到命令也开始向北城疾驰。

   一时间到处是战马奔腾。

   双方你追我赶,这些流寇战马上驮着几十斤金银和半个月的干粮,跑了20里速度就降下来,后面的腾骧四卫紧追不舍,燧发枪时不时的朝着前面的黑影射击。

   卢象升自幼习武弓马娴熟,不到半个时辰比腾骧四卫先追上西逃的流寇。

   “流寇拿命来!”

   卢象升手里握着一柄大刀暴喝一声战马加速,直接将一个流寇砍下马。

   几十个流寇四处逃窜,卢象升只紧紧咬着一个人追。

   追了3里地又将一个流寇斩下马。

   腾骧四卫那边周遇吉也不差,流寇一旦分兵,周遇吉这边就分10个骑兵堵一个人。

   一个多时辰双方战马体力都快到极限的时间,将所有流寇杀的杀俘虏的俘虏。

   高杰、李成栋被卢象升俘虏,高杰的武功倒是让卢象升有点刮目。

   王嘉胤更是被周遇吉的腾骧四卫俘虏!

   以王嘉胤为首的【大北王】流寇宣告全部覆灭。

   ……

   西安城,朱由校命令周遇吉和卢象升大军在咸阳休整,随时准备向西剿灭‘流寇’。

   朱由校在秦王府休息了三天,到了元宵节传李若涟面圣。

   整个陕西大势已定,所谓的‘闯贼’随时可以被诏安。

   这三天时间朱由校一直在继续完善陕西的布局。

   秦王一家人被团灭,整个陕西还有4位藩王,汉中的瑞王朱常浩。

   兰州的肃王朱识鋐(hong)。

   银川的庆王朱帅锌。

   平凉的韩敬王朱本铉【注】。

   说起瑞王朱常浩朱由校就来气,仔细回想了一下也就对自己这个叔叔有点印象,剩下大明藩王多如牛毛他哪里记得住。

   朱常浩是年初的时候他刚准许其去汉中就藩,赏赐的良田多达200万亩,自己是有多脑残答应给这个叔叔200万亩良田。

  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  

上一章 | 下一章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