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还要继续。
别说战争还没有开始,就是开始了,生活也要继续下去。
林立重新拾起了书本,在回程的马车上开始用功。
沿途每经过个村子,林立都会下车找当地人聊天,问问周围的地势小路,都通向何处。
偶尔也会脱离大路,走上一段小路。
晚上林立仍然要熬夜背书。
王成不善言辞,但也慢慢学会了如何照顾林立。
回程的路上,林立不但将计划中的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都背熟了,还将回去之后的计划做了一点小调整。
随着永安城的临近,林立也开始归心似箭。
当再见到永安城高大巍峨的城墙时候,林立有种将要热泪盈眶的感觉。
古朴厚重的城墙上,还残留着刀剑的痕迹,林立的视线长久地落在那痕迹上。
不知不觉中,林立已经将永安城当做了家。
马车驶进了城内,走进熟悉的街巷。
他回来了。
爹娘的早点铺子红火起来了,竟然和前世的某些网红早点摊一样,门前排了十几人的长队。
林立拒绝了王成,自己站在了队伍的后边,远远地看着忙碌的爹娘,也看着对面里有人进出的羊汤馆。
从爹娘这里买了煎饼果子的,有的还会在羊汤馆里要一碗羊汤喝。
都知道羊汤馆和煎饼果子是一家的。
林立后边又站了人,交谈声落到林立的耳里。
“这煎饼果子啊,几天不吃就想得慌。”
“就是,也没啥特别好吃的,就是惦记着这一口。”
“我婆娘也在家里做了,不是一个味。”
“里边的那个薄脆,也不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,听说一百两银子都买不来这个秘方。”
林立的脸上浮现出笑意,他站在了摊子前,看着低头忙碌的爹娘:“一张饼,加肉、加虾仁。”
王氏的手一顿,抬起头来,惊讶地叫道:“二郎?他爹,二郎回来了!”
林父抬起头,“嗯”了一声,面上没有露出什么表情,手脚麻利地开始摊煎饼。
他倒入面糊,面糊很快就成为了薄饼,正常是打一个鸡蛋的,他却一连打了两个鸡蛋。
刷上酱,加上一张薄脆,一个果子、撒上葱花香菜,抓了肉片和虾仁。
接着叠起来厚厚的一卷递过来。
林立接过煎饼果子,往旁边让了位置,就站在边上,使劲咬了一大口。
是这个味道,前世今生都差不多一样的味道。
“什么时候回来的啊?回家里去没?”王氏才想起来问道。
“没呢,想爹娘做的这口了,就先过来了。”林立一边站着吃着,一边回答着。
“想吃娘一会再给你做一张。”
一张煎饼果子足以饱腹了,且饱腹感还很强的。
林立却答应着,站在旁边并没有离开的打算。
对面羊汤馆的伙计跑过来,给林立拿了个凳子,林立就坐着吃着、看着。
不仅仅是看爹娘的手艺,也看着自家的羊汤馆,马市的大门。
“娘,每天都这么些人啊。”林立看着排队的人,比刚才少了几个,但还是有七八个。
“每天都这么多人,得到天黑才收工回去。”王氏一边看着林立,一边探头看看排队的人道:“他爹,咱们不做了,这就收工。”
林父“嗯”了一声,转身进了铺子里,不多时拎出个停业的牌子,放在门前。
有人过来要排队,看到牌子就招呼着问着怎么这么早就收工。
王氏就大声地说着“儿子出门回家了,要早回家”这话。
很快排队的人都买到了煎饼果子,林立帮着将摊子收起来。
没有卖掉的葱花和香菜罐子都收着,面糊什么的也都盖上盖子。
林立的手里还捧着一个王氏烙的煎饼果子,他肚子已经饱饱的了,吃不下了,就小心地揣在了怀里。
马车上,林立给爹娘讲沿途的山和雪,边境的牛和羊,王府的高大和宽阔。
讲北地汉子的彪悍,江飞的去处,一望无际被白雪覆盖的草原。
只是回到宅子前,看到镇北镖局四个大字的时候,一阵嘲讽涌上心头。
待到秀娘扑过来,脸上才重新露出笑意。
林立开始卸下带给家人的礼物。
厚实保暖的皮毛,家里每人都是一件。
还给爹买个牧民常带的厚实帽子,给娘和秀娘的是北地人喜欢的红宝石,
大哥大嫂家里人都有礼物,专门装了满满的一车。
等到和秀娘单独相处的时候,林立摸出来一叠银票。
“十万两!”秀娘小小地惊呼了声,握着银票,“又这么多,咱家没地方花啊。”
“银子不嫌多,正好开春以后还要养猪养鸡,咱家人口也多,收点粮食存着吧。”
林立似乎不经意地道,“也不用大张旗鼓的。”
秀娘道:“豆子存了一万斤了,高粱也够吃一个月的,大米和小麦也都有。”
林立吃了一惊:“这么多?这一个月存的?”
林立记得年前的账本上没有这些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