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臣崔浚,参见陛下,陛下千秋万岁……”
“平身”
四月初,抵达北京一个多月的崔浚总算见到了当今陛下。
他跪在武英偏殿内,双手呈出奏疏:“陛下,此乃南洋都司都指挥使崔均的奏疏,请您过目。”
崔浚说着,亦失哈上前接了过来并递给朱高煦,朱高煦接过奏疏却并不着急打开,而是看着崔浚道:
“嗯,你倒是仪表堂堂,比你父亲要英俊许多。”
“臣惶恐……”崔浚谦虚回礼,朱高煦满意颔首后这才打开了奏疏。
这份奏疏无非就是崔均谈及的南洋诸国事宜罢了,其中马来半岛上诸如满剌加、大泥、丁加卢等国改回为佛,并引进儒学的事情让朱高煦不由侧目。
除了这些国家南洋的苏门答腊、勃泥、苏禄等国也基本改为了佛教,引进了儒学。
“看样子去年的大阅兵,他们并非只是说说而已,不过这样也好,虽说宗教不分高低,但亲近我汉人自然还是要以汉学为主。”
“南洋诸国若是亲近我汉学,那印度厮当上的诸国也会自然而然的开始接受汉学,这点还需要你父亲多多努力才行。”
朱高煦还是很在意汉学推广的,拳头大只是一时的,但文化根植却是永久的。
文化一旦根植,想要去除就不是那么容易了。
从南洋到印度厮当,再到中亚、西亚,欧洲……
这个时代的汉化背景可比后世要好太多了,后世毕竟经过了欧洲殖民者数百年的强势行为,所以在心底还是有些畏惧和仰慕的。
在朱高煦印象里,他穿越前几年,这种风气才慢慢开始发生改变,但想要结束却还需要数十上百年的时间才行。
但放在如今这个时代,尽管宗教有所不同,但欧亚大陆上的所有国家,基本上都知道东方有一个中国,那里的人高大,那里的国度遍地黄金……
说起来,根据西厂在国外的调查来说,这个时代的“中国吹”可比后世要厉害多了。
诚然大明百姓在身高和物质上确实要比世界各国都要好,但并不像各国所吹嘘的那般是一个“巨人国”。
不过这种心理也好,最少在传播汉文化上会十分方便。
摸了摸短须,朱高煦拿着奏疏评价道:
“朝廷在南洋立足已经多年,现在南洋每年向朝廷缴纳二百余万贯的税收,在赋税这块,甚至比一些拥有三司的地方还要厉害。”
“虽说如此,但吏治这方面,南洋还是要稍微注意注意。”
“我准备派几名官员去南洋巡视吏治,你觉得如何?”
朱高煦询问崔浚,这让崔浚心里一紧,担心皇帝是想要对付他们崔家了。
“普天之下莫非王土,率土之滨莫非王臣,这天下都是陛下的疆域,只要陛下想,臣等必定翘首以盼,等待天使莅临。”
“这话说的有些客套了。”朱高煦轻笑道:“我与你父亲相识三十余年,当年他在我手下不过是一个小卒,如今能成长起来全凭他自己。”
“你在这里不用那么拘束,放松些,和自己家一样。”
“是……”尽管皇帝这么说,但崔浚却不敢真的放松,毕竟当今天子的风评可不算好。
“我听闻你尚未婚娶?”
朱高煦询问崔浚,崔浚闻言愣了愣,反应过来后才作揖道:“臣确实尚未婚娶。”
“尚未婚娶啊……”朱高煦目光审视崔浚,不得不说这厮长得剑眉星目,身材也稍显高大。
虽说不如自己,但也算是个人才,而且就自己从锦衣卫获得的情报来说,这人生活方面倒也没有太多不良嗜好,除了在旧港敛财值得诟病,其它的都还好。
想到这里,朱高煦也开口道:“内廷之中,我尚有二十三岁的公主一名,如今我想将她嫁给你,随伱前往旧港,你觉得如何?”
“额……这……”崔浚被他这突如其来的包办婚姻给弄得不知所措,朱瞻壑本想开口,但想了想还是闭上了嘴。
“臣愿意接受安排……”
崔浚无奈,只觉得自己的仕途是到头了,他并不觉得皇帝会真的让公主随自己前往南洋。
“好,既然如此,那就这么定下了,礼部选一个好日子,敕封玥瑛为清河公主,为其二人举办婚礼吧。”
“另外,从内帑调拨三万贯前往巨港修建清河公主府,要赶在公主他们入住前完工。”
朱高煦一席话让崔浚愣住了,他没想到皇帝居然真的放心把公主嫁给自己,而不是公主尚驸马。
“对了!”朱高煦看向崔浚,语重心长道:
“这男人三妻四妾并不奇怪,但你与公主育有子嗣前,还是最好不要纳妾,以成婚五年为期,若是五年未有子嗣,那你纳妾,朕也不会说什么。”
“臣遵旨……”崔浚现在还是迷迷糊糊,朱高煦见状却对身旁朱瞻壑道:
“你带你这个准妹夫在外廷走走,让人给他画张肖像画,也好让玥瑛有个准备。”
“儿臣领命……”朱瞻壑也十分无奈,但还是作揖应下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