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道诏令往往需要中书和门下二位大佬来商议,但商议得有地方吧,这个地方在门下省,叫做政事堂。
或是三高官官要商议事情,也大多都在门下省这里进行。
于是政事堂渐渐就演变成了权利的核心地区。
此刻政事堂里,贾平安神色从容,而褚遂良面色冷峻,淡淡的道:“此事于民生大有裨益,但你却说对天下大有好处,这不是荒唐是什么?危言耸听,这便是少年人的本事?老夫在朝中多年,你这等少年见过许多,但凡想一步登天的,就喜欢这般大话,可今日陛下和诸位相公都在,这等伎俩又有何用?”
许敬宗大怒,抓着茶杯就想扔,但被李治一个眼神瞥来,就放心茶杯,起身道:“你又懂的什么?除去字写得好之外,你还懂什么?难道……”
“许卿!”李治压压手,他担心许敬宗接下来会说褚遂良抱长孙无忌的大腿,才能官运亨通之类的话,那事情就麻烦了。
许敬宗悻悻的道:“不是老夫吹嘘,你和小贾一起去地方为官,不出两个月,谁强谁弱一目了然,若是你褚遂良胜了,老夫辞官归家,可敢去?”
老许发飙了。
这个老东西、老官迷竟然把自己的前程丢出来当赌注。
这一刻长孙无忌心动了一瞬,但旋即放弃了这个念头。
许敬宗就是个不要脸的,不值当为他打赌。
李治干咳一声,许敬宗拱手坐下。
褚遂良嗤笑道:“老夫岂会与少年打赌!”
贾平安拿起那几张纸,淡淡的道:“大唐兵戈锋锐,从立国始,不管是吐谷浑还是突厥,或是吐蕃,都在大唐雄师的打击下纷纷溃败,但随着大唐的扩张,军队越走越远,百姓越走越远……怎么控制?”
大唐的疆域在李治武媚之后就算是奠定了基础,随后李隆基四面出击,大唐虎贲战无不胜……
“那些大军和百姓远离了长安,相隔数千里,来往一次要几个月,甚至是半年以上……敢问褚公,若是有人谋反,长安的大军可能及时赶到?到了那时……该如何?”
“谁敢谋反?”褚遂良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,“大唐府兵的精锐就在长安,每年各地的折冲府也会抽调府兵来长安上番,这便是轮换,谁能谋反?”
大唐的上番制度比较有特色,原则上是距离长安越近的折冲府,抽调的人越多。每年各地的折冲府会分批去长安宿卫,一年几批,地方若是有什么问题,那些来上番的将士们就会第一时间反馈。
所以大多人看向贾平安的目光中多了些莫名的轻视。
这便是你的本事?
褚遂良的眼中多了讥诮之色,就像是看着黄口小儿般的,说道:“这便是你说的大好处?”
“当然。”贾平安想到了后来的大唐,“大唐人口繁衍生息,随着人口越来越多,关中不堪重负……今年长安的粮草就有些紧张吧?”
李治点头,无奈的抿抿嘴角,说道:“再这般下去,过几年朕就只能去洛阳就食了。”
随着长安人口膨胀,粮食越发的不够吃了,皇帝只能带着臣子军队去洛阳,叫做就食。
“府兵制靠的是什么?”贾平安目光炯炯的道:“靠的是关中子弟!”
李积点头,“关中子弟骁勇善战,闻战则喜,大唐府兵的核心就是他们。”
老李的捧哏堪称是天衣无缝。
贾平安暗赞一声,说道:“府兵为何闻战则喜?一是军功封赏,二是授田免税。军士被招募,平日在折冲府操练,轮番来长安宿卫。战时被征发出征,战罢归来封赏,随后继续种地操练……这便是府兵。他们还得要自己准备军资,横刀、粮草、弓箭,甚至还得准备衣裳……每一伙还得凑钱准备马或是驴,用于托运物资和伤病……这便是大唐府兵。”
“那又如何?”褚遂良问道,可却发现君臣的神色有些异常。
贾平安认真的道:“关中土地以后可还够吗?”
众人默然。
人口膨胀带来的后果就是田地不足,加之权贵贪婪夺取,随后均田制瓦解。
“当授田不足时,府兵从何而来?”
均田制无法实行下去,府兵制就是一个笑话。
“当大唐兵锋远离长安,远离中原时,将士们如何轮换?最后只能沦为屯兵!”
“屯兵……陛下,那便是募兵的开端!”
这便是大唐府兵制的演变过程,最后府兵制完蛋,募兵制大行其道。
“到了那时,将领领军屯守一地,麾下将士远离中原,如何确保他们对大唐忠心耿耿?如何去获知当地的情况?商人!货物!”
安禄山要造反前,难道当地无人知晓?
知晓,也有人警告过朝中,可李隆基搂着杨贵妃在泡温泉,乐不思蜀,杨国忠压根就不是一个宰相的材料,对这些警告视而不见,最终轰隆一声,完蛋……
忽略了情报的获取和分析,这是安史之乱的起因。而府兵制的破坏,也是安禄山造反和大军能长驱直入的根源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