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闯王围城,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

第225章 宋献策强征兵丁,王辅臣出城夜袭!

  李自成虽然一路败逃,但他最器重的大将,还在。

   这几员猛将,可都是能独挡一面的大将,让他们守一门,绰绰有余!

   “陈永福。”

   “末将在。”

   “本王命你,率3000兵,守东门和阳门。”

   陈永福一提霸王裂天枪,大声道:“末将遵令。”

   “白广恩。”

   “末将在。”

   “本王命你,率3000兵,守北门武定门。”

   白广恩提起麒麟枪,也大声道:“末将遵令。”

   “白邦政。”

   “末将在。”

   “本王命你,率3000兵,守南门永泰门。”

   白邦政提起银丝铁杆枪,同样大声道:“末将遵令。”

   “李过、张鼐。”

   “末将在。”

   “本王命你们,率3000兵,守西门清远门。”

   “末将遵令。”

   “清远门外没有瓮城,必定是崇祯小儿,重点进攻方向,你们可要小心小心再小心。”

   “请大王放心,明军过不了李过这关。”

   李过猛提龙胆亮银枪,他真想,带一军出城,与明军好好厮杀一番。

   透阵而出,又掠阵而回!

   “请大王放心,孩儿的盘龙戟,也不是吃素的。”

   张鼐也提亮银盘龙戟在手,也想杀入万军之中,取崇祯老儿的狗头。

   “好......”李自成兴奋大喊。

   “诸位将军,咱们兵少,只需防守,无须进攻。”

   “只要明军不爬云梯、不登城,不管他开炮,还是射箭……咱一律躲好喽,不许露头,更不许还击。”

   “本王再强调一遍,擅自开炮者、擅自放箭者、擅自出城作战者,斩......”

   “末将遵令......”

   五员大将,一起大声领命。转身下城,各领兵马,各守城门。

   一万五千人,哗啦哗啦,就被李自成分出去一万三千人。

   现在,李自成手里,可调动的兵,也就只有2000人。

   李自成转身,大声道:“宋献策、顾君恩、杨永裕。”

   “臣在。”

   “本王命你们,迅速带1500士兵,入城戒严,实施军管。”

   “挨家挨户调查,凡城中15岁以上、60岁以下不瘸、不聋、不瞎的男人,全部编入大顺军,发给刀枪,全部上城头,抵御明军。”

   “臣遵令。”

   李自成的目的很明确,他要满城皆兵,把大同打造成一座坚不可摧的钢铁之城。

   所有人走后,只剩李自成和刘宗敏,带着500兵继续巡城。

   “汝侯。”

   “本王听说,咱们撤出宣府时,杀出去的敢死队,居然还有活着回来的。”

   “大王,活着回来两个。一个叫王进朝、一个叫王辅臣,是一对父子。”

   “哦......”李自成一怔:“这两人,是谁的部将?”

   “大王,原先,是姜镶的部将。姜镶在居庸关被擒之后,划给白广恩将军统领。”

   “臣先前就听说过王辅臣,还专门调查过。王辅臣原先为义军,投靠在他姐夫刘将军手下。只是生性好赌,被他姐夫所恨,要射杀他,反被他夺箭射杀。”

   “后来,他逃亡大同,加入姜镶所部明军,后又随姜镶归降大顺。”

   “这小子,打仗猛是猛,就是人品有问题。目前,还只是一个小小哨总。在咱百万大军之中,实话说并不显眼。”

   “这种人,容易骑墙,得多考察考校。”

   “若大王想用,可再从明军降兵中,再挑300敢死队,让王进朝、王辅臣父子率领,出城搅扰崇祯,涨涨我军士气。”

   李自成轻轻一笑:“汝侯还说他们父子容易骑墙,何故还敢上阵父子兵?”

   “哈哈......大王英明,臣立即组织300敢死队,让王辅臣今夜出城偷营。王进朝留守城头,负责为王辅臣开门、放吊桥。”

   “哈哈……好主意......汝侯快去办吧。”

   刘宗敏刚走,李自成站在城头,一抬头,便看见东门和阳门大开、吊桥放下。

   两骑快马,狂飙而出,一骑杀向河北方向,一骑杀向太原方向。

   李自成颔首点头,这两骑一出,救兵不远矣。

   大同城外,崇祯带着吴三桂、胡心水、夏龙山、李性忠、杨二哥、徐文朴、李明睿......一干重臣,绕着大同查看两圈。

   随后,在武定门之外一处易守难攻的开阔高地,开始安营扎寨,静等李忠的神机营和红衣大炮到来。

   临近傍晚,一座规模庞大的大营,在武定门外拔地而起。

   远远望去,军帐整齐,旗帜飘扬,士气高昂。

   大同地头蛇姜镶准备的3000石粮食,也全部运入大营之中,足够6万大军十日之需。

   大营之中,立马炊烟袅袅,篝火连连,埋锅造饭,养精蓄锐,难得的宁静和谐!

   大同城内,宋献策、顾君恩、杨永裕带着1500虎狼兵,提刀扛枪,气势汹汹,闯入每一户民宅,挨家挨户实施地毯式搜索。

  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  

上一章 | 下一章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