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霸魏

第201章 真真假假

霸魏 老周不庄 2138 2024-11-18 23:47

  陆抗提出一个问题:如果我军攻城之际,魏军来援,怎么办?

   大将军你虽然留了阻援的兵力,但是每个方向只有五千人,只能起到预警的作用,不可能完成阻援的任务。

   届时我军腹背受敌,损失必然惨重。

   兵不厌诈,你将希望寄托在曹魏君臣不和,魏主曹芳想借刀杀人,是不是太想当然了?

   要我们全力以赴也可以,你增加阻援的兵力,确保魏军来援之后,我们有充足的兵力撤出战场,重整阵形。

   否则免谈。

   陆抗的意见得到了不少将领的支持,尤其是江东籍的将领。

   吴国实行私兵制,他们手下的精锐都是自己花钱养的,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本钱。如果损失过大,就算拿下合肥新城,也无法弥补损失。

   届时功劳是诸葛恪的,损失却是他们的。

   就算孙权能给他们加官晋爵,增加食邑,百战老兵的损失也不是短时间内能补回来的。

  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,仅是进攻合肥的战斗中就多次出现。

   建安二十年的那场大战,名将凌统为孙权断后,死战不退,最后仅以身免,麾下部曲全军覆没。 虽然孙权后来给他补足了兵力,却还是因为新兵太多,老兵不足,战斗力大不如前,未能参与之后的大战,自己也因伤病过重而英年早逝。

   合肥已经成了吴军将士的噩梦,不是每个人都像诸葛恪那么自信,觉得自己有机会拿下合肥,一战成名。

   他们首先要考虑的是避免重大伤亡。

   面对陆抗的反对,以及半数将领的沉默,诸葛恪再次将目光看向了丁奉。

   丁奉无奈,硬着头皮站起来,表示当身先士卒,亲自带队攻城。

   诸葛恪随即表示,一旦丁奉攻破城墙,他将亲率大军上阵,扩大战果。能否夺取合肥新城,在此一举。诸将当奋勇争先,以竟全功。如果有人贻误战机,定以军法从事。

   陆抗不以为然。

   他不觉得丁奉能够攻破合肥城。就算丁奉成功了,不是还有诸葛恪的部曲跟在后面么。届时魏军肯定会集中兵力围堵丁奉、诸葛恪,他们有机会就进攻,没机会就看着。如果诸葛恪损失惨重,自顾不暇,恐怕也没心思来报复别人。

   军议结束之后,诸葛恪又将丁奉留了下来,再三叮嘱。

   这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。

   江东世家不肯出力,这是天子最忌讳的事情。你我努力,拿下合肥城,为天子挣了脸面,天子又岂能吝惜赏赐?

   到了那时候,这些自以为是的江东世家也要听你指挥。

   丁奉俯首听命。

   送走了丁奉后,诸葛恪又请来了孙峻,类似的话又说了一遍。

   孙峻正当少壮之年,功业之心甚炙,也想着立一大功,以后和诸葛恪一样成为辅政大臣。对诸葛恪的提议正中下怀,一口答应。

   ——

   一个天高气爽的秋日清晨,诸葛恪向合肥新城发动了猛攻。

   除去阻援的一万人,参与围城的兵力超过四万人。

   诸葛恪将进攻方向选择在东门。

   经过多日的攻防,他发现东门的魏军兵力最为薄弱,相互之间的配合也最差。几次险些破城,突破口都在东门。

   如果不是陆抗等人不肯全力以赴,或许这里早就被攻破了。

   为了砍保万无一失,诸葛恪将丁奉和孙峻调到这里。

   丁奉勇冠三军,士气最旺。

   孙峻统领的解烦兵是禁军精锐,战斗力最强。

   有这两名猛将主攻,他相信一定能攻上城头。

   战斗一开始,丁奉就发动了强攻。

   他命弟弟丁封打头阵。

   丁封身披重甲,手执刀盾,带着亲卫冲杀在最前面,冒着魏军的箭雨,率先冲上了城头,与魏军短兵相接。

   正如诸葛恪所料,防守东门的魏军战斗力有限,很快就被丁封杀得节节败退。

   求援的号角声此起彼伏,双兔大旗拼命摇动。

   城中号角声急响,两路援军从不同的方向,沿着城墙狂奔,赶向东门。

   诸葛恪在将台上看得清楚,立刻命令诸将出击,务必缠住城上的魏军,不能让他们增援东门。

   陆抗、留赞等人收到命令,发起了进攻。

   陆抗一如既往,不紧不慢,根本不在乎诸葛恪的催促。

   留赞同样出工不出力,战鼓敲得山响,将士们却慢条斯理,一副出工不出力的模样,直到正面的魏军被调走大半,他才突然发起了猛攻,命儿子留略亲自上阵搏杀。

   留赞的出其不意取得了奇效。

   城上防守的魏军已经习惯了吴军大部的消极怠工,没想到留赞突然发力,被打了个措手不及,一下子城头告急。

   在丁封攻上城头不久,留略也攻上了城头,与魏军展开肉搏战,并不断扩大在城头的优势。

   收到消息,诸葛恪大喜过望,再次下令诸将猛攻。

   城内城外,战鼓声惊天动地。

   诸葛诞紧张起来,生怕弄假成真,全军崩溃。

   真要是丢了合肥新城,天子肯定不会饶他,借刀杀人就不仅仅是诱敌的计谋,而是将变成现实。

  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  

上一章 | 下一章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