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9章 久违的滑铁卢
“彭彭、其其,爸爸妈妈出去钓鱼,回来给大家做好吃的。你们两个乖乖待在家,替我们好好的陪一陪爷爷奶奶和阿峻哥哥啊。”
一切准备妥当,徐雨溪在出门前,照例跟龙凤胎报备自己的去向。
有些家长怕孩子太粘人脱不了身,会找个借口偷偷溜走,但她始终觉得这样不太好。
换位思考一下,要是爸爸妈妈总是没有任何交代就不见踪影,她肯定也会觉得特别没有安全感。更要在看得到人的时候,将他们牢牢抓住了。
“好,乖乖的。多多鱼哦~”
彭彭和其其对于父母要出门这件事,接受良好。
随意地摆摆手以后,连头都没转过来,叽里呱啦地跟小伙伴聊得相当火热。
他们的日程也是很繁忙的。
要陪的人实在是太多了,每天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。
经常半天待在苏家,另外半天就被接去了徐家,有点雨露均沾、公平分配的意思。
苏家这边,同龄的孩子虽然不多。
但也不知道两个小家伙是怎么做到的,从回来的第三天开始,就经常有本队的小朋友上门找他们一起玩,完全不缺伴。
“感觉有点敷衍……”
徐雨溪撇撇嘴,合理怀疑兄妹俩是在嫌弃自己打扰到他们说话,嘟嘟囔囔地出了门。
“孩子大了,有自己的生活了。”
苏云谷刚借完自行车回来,把渔具都绑好后,冲她拍了拍后座。
“走,我们也去过自己的生活!”
他们其实也没走特别远,就是根据鲮鱼的习性,找了处水底石头比较多、长着青苔的河湾。
徐雨溪以前虽然钓上过鲮鱼,但多半是随机的情况下,老天送来什么就带什么回家。
像今天这样直奔这种鱼去的,还是第一次。
到了目的地以后,夫妻俩也没着急挂饵,而是蹲在岸边先观察了一阵。
“有了。你看那边,有鱼在打水,动作还挺频繁的,应该是一群鱼。”
苏云谷眼睛尖,很快就找到了目标,“就定在这里吧。”
鲮鱼有打水的习惯。
只不过,它打水的速度很快,水花不大,动静也很小,只能看到一点尾巴出来,没经验的人估计不太容易看得出来。
但是,这种群聚性的鱼,通常来说,只要找准了地方,就算不打窝,抽几竿基本都能上鱼。
鲮鱼不耐寒,主要分布在两广、海南、云南和台湾等热带及亚热带地区,北方小伙伴可能比较陌生(图源网络)。
真的都能上鱼?
事实证明,今天的苏云谷和徐雨溪似乎没有这样的手气。
“唉,又被它跑了……”
徐雨溪已经好几年没有钓过淡水鱼。
习惯了见饵即咬,吃食凶猛的海鱼以后,现在钓起河鱼,技艺难免有些生疏,反应也总是跟不太上。
尤其是一上手,挑战的就是出了名吃饵轻、漂相鬼、过程短、动作小的鲮鱼。
在接连脱钩了好几条以后,她才逐渐找到状态。
奈何好不容易开张了,上来的两条都不过一根手指的长度,顶多是给鸡鸭打牙祭的大小。
等到第三条,终于大了一点点。
“这条应该有半斤,大名鼎鼎的三秋鱼哦。但是,难道就没有再大一点的吗?”
所谓三秋鱼,指的是半斤重的鲮鱼,因为要长三年才到这个重量而得名。
可对于徐雨溪来说,名字再好听也没用。
这么小的鱼全是骨头,吃起来没意思,只能用纱袋装起来煲汤。
更何况今天的计划是做鱼青或鱼滑,就算没一斤,一条鱼至少要有七八两重,才能真正取点肉出来。
鲮鱼青,指的是纯白肉鱼糜。鲮鱼滑的范围很宽泛,既包含鱼青,也包括含肉皮刺的鱼糜制品(图源网络)。
不然,就算他们不嫌麻烦愿意做,只怕最后忙半天,成果都不够给两个孩子塞牙缝。
话又说回来,虽然个头小了点,可徐雨溪好歹时不时还有鱼上钩。
苏云谷那边不知道是怎么回事,等了快一个小时,换过好几回饵,却只中了一条小鱼,之后就再也没有动静。
“难道还是不够暖和,这些鱼都没有胃口吃东西?”
她正犹豫着是不是该换个地方,突然发现水面的鱼漂猛地动了一下。
苏云谷立刻站起来快速抬竿,但鱼没有跟着出水。
反倒是渔线绷得紧紧的,就连硬实的钓竿也被压出了明显的弧度。
拉扯之间,鱼露出了水面几秒钟,居然是条大鲮公。
“这鱼好大,应该有五六斤重!”
徐雨溪一声欢呼,哪里还顾得上自己的竿,拿着抄网便准备捞鱼。
“估计上不来,拉力太大了。”
苏云谷摇摇头,水下的手感像是条快二十斤重的鱼,势头非常猛。
自制的简易竿,根本耐不住这样的力度。
他话音刚落,崩到极致的渔线,就在两人眼前干脆利落地断开,鱼瞬间不见影踪。
土鲮虽然长得慢,但也有大个头的。这条大概6.5斤,拉力相当于快20斤的普通草鱼(图源网络)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