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下之路依然危机四伏。徐昼和徐叩月半途转走陆路,简装出行,为了不惹人注目,冒险只留了四名暗卫。谢穗安带走大半的随从,继续堂而皇之地走水路,假装仍在护送徐昼。
三日后,这对宗室姐弟顺利抵达金陵。
万民相迎,百官朝拜,徐昼入主太极殿,择吉日行登基大典,拜太庙,告天地,建新朝。
然而临近登基大典,谢穗安都还没到金陵。
徐昼一天要问八百回,但得到的回答都大同小异——谢六姑娘还在路上。
他们兵分两路之后,船只按原计划南下,在停泊龙游渡口补给物资的时候,被一群死士偷袭。为了不让追兵发觉陵安王早已金蝉脱壳,谢穗安带着暗卫引追兵入山林,在山中与他们打游击消耗时间。
不过谢穗安游刃有余,与金陵一直都保持着消息的往来,得知徐昼平安入城后,她才甩掉追兵往回赶,故而晚了几天。
徐昼还盼着谢穗安能来得及赶上登基大典,大大小小的细节都将她考虑了进来。
殿前司侍卫理应在仪式的全程都相随官家左右,行保卫之责,但如今徐昼能信得过的人只有谢穗安,他自然是希望她站在他的身边。徐昼以为这事会很简单,却没想到他的要求被礼部驳回了,因为历朝都没有女子在殿前司任职的先例,再者,就算谢穗安有从龙之功,官家钦点由她护卫,但她没有任何品级、官职,她该穿什么朝服,佩戴什么武器,举止仪态是否能得体,这都没有结论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,礼部认为她在如此盛大庄严的仪式上站在新帝的身旁,并不合适。
对于臣下们的劝诫和奏报,徐昼素来诚惶诚恐,就怕自己做得不好,有德不配位之嫌,但唯独这件事上,他很坚持。
没有人会感同身受地明白,谢穗安于他的意义。他讨厌她,甚至有点害怕她,可他又依赖她。
她是一把没有柄的利刃,握住刃的同时,却有割手之痛。她帮他杀敌除险,也让他遍体鳞伤。但他需要这些伤口,来时刻提醒他做君王的代价。
他原本是被保护着的躯壳,直到庞遇的死撕开了一道残酷的口子,让他看到了山河之下,人们用血肉之躯结成的一张暗网,而她是那张暗网的交集,她的家人、爱人、朋友,都在为他的南渡之路前仆后继地牺牲,她的存在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他,他脚下踩着多少白骨。
他试过逃避,但被她一巴掌打醒了。
那些密不透风的保护,让他没有性命之虞,她还给了他很重要的东西,使他先破后立,在浑浑噩噩中重建。
大约是勇气。
所以他怀着一分偏执,一定要让谢小六以殿前司武将的身份出现在登基大典上。那是庞遇的位置,也是她的位置。
她是为了庞遇的使命而来,他要成全她。
可绝大多数人只会对他的恩宠浮想联翩,认为孤男寡女朝夕相处,也许早就在这途中就有了夫妻之实。
徐昼觉得很可笑,男女之间难道只能有私情吗?
可他阻止不了这种窃窃私语。
甚至还有臣子建议,不如将谢穗安封为妃子,这样就能名正言顺地让她站在登基大典上。
人们想起女子,总以为飞上枝头做凤凰才是所有女人的终极追求。但徐昼知道,谢小六不可能被困在后宫。倘若他有那样的心思,才是对她真正的亵渎。
他想得明白,断然拒绝了这样的建议。只是不知道为什么,有一种无端的失落若有若无地萦绕着他。
君王的坚持终于让臣子们动摇了,最后由长公主徐叩月出面,领着尚衣库为谢穗安定制了一件武将的女式朝服,算是开了一个先河。
徐昼又变得热络起来,从不时询问谢穗安回来了没,到一日要去四五回徐叩月那瞧瞧衣服做得如何了,还亲自为那朝服上的刺绣画了样式。
徐叩月觉得自己这个弟弟有些孩子气了,毕竟是要继承大统的人了,便隐晦地提醒他,君王的太过热切只会引旁人疑心谢六姑娘的清白。
徐昼被点了一下,从谏如流,忽然就安静下来,温顺地任由旁人摆弄,做好登基大典上一切该做的事情。
连日赶工,徐叩月盯着绣娘剪断了最后一根丝线,这世间仅此一件的朝服在登基大典的前夜完工,可直到破晓,这件衣服的主人都还没赶回来。
徐叩月有些惋惜。
恍惚间,人就被簇拥着站在了太庙的广场前。
刺眼的日光下是绵延的旗帜,攒动的人头整齐列队,一眼望去,全是黑压压的长翅帽与各色的朝服。
百官俱进,跪。
徐叩月望见徐昼坐于高坛之上,层层冕服压在他身上,让人一时有些恍惚,不知那里坐的究竟是件龙袍,还是个人。细瞧过去,徐昼未褪少年气的脸上有了一分与庙堂匹配的威严。
他似乎心无旁骛。
徐叩月心里绷着的弦稍稍松了下去。
太祝持板进于左,北向跪,念着昭文:“……先皇在位二十八载,遭天下荡覆,幸赖祖宗之灵,危而复存。然仰瞻天文,俯察民心,炎精既终,行在徐氏。今复荣光荣祖,袭位,历昭明,信可知矣。承天明德,所以司牧黎元;王者承祧,所以继嗣大统……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