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把神棍老爹卷成首辅

第620章 你不在的日子

  隆庆皇帝很快知道小儿子翊镠当众要拜入晏鹤年门下的事。

   做晏神仙的徒孙?

   皇帝心思一转,认为可以促成此事。

   让翊镠跟晏家人亲近,总比被某些不靠谱的人拉拢教唆要好。

   翊镠心性纯善,没有什么坏心思,最怕被人利用!

   ……

   最近《明报》的头版,都跟献俘大典有关。

   晏珣回家之后一边喝茶,一边拿近段时间的报纸来看。

   既然是他让何心隐、李贽进京办报,当然不希望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。

   报纸这个武器用得好,相当于一个都察院。

   他认真看了几份,发现《明报》还挺有意思的,办报的人是个人才。

   除了可以公开的时事,报纸上还有连载故事、养生秘籍、农业技术……甚至有一篇文章教人怎么做咸鸭蛋。

   再一看署名,每一篇的署名都不同。

   “可以啊!我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提高可读性、增加销量达到收支平衡,他们真的玩出花样。”晏珣高兴地说,“每篇文章的作者都不同,报社里有那么多人供稿?”

   晏鹤年坐在一旁休息,笑着说:“都是李贽写的。”

   晏珣秒懂……马甲嘛!靠笔杆子吃饭的,谁没有几个马甲!

   万一出事,还可以矢口否认:你抓鲁树人,关我周迅什么事?

   晏鹤年接着说:“南巡结束,负责巡视文教的官员上了一份奏折,指出各地书院诽谤朝政、结党互相攻击等种种弊端。太岳顺势提出整顿书院——儒童在社学读书,生员在府州县学读书,不需要去书院。”

   献俘大典是京城的盛事,整顿书院则引起全国沸腾。

   晏珣说:“只是整顿,不是一刀切全部关停,太岳已经让步了。我认为整顿没有问题,某些极端个人主义和地方主义,确实应该整顿。读书人没有爱国之心,文章写得再好又如何?”

   晏鹤年点点头。

   他知道,小珣的国家和民族观念比此时很多人都要强。

   这似乎很奇怪,但又很正常。

   因为晏珣受过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。

   “摊丁入亩之策在高邮试行;河道总督衙门从济宁迁往清江,潘季驯出任治河总督,开始他的十年计划;户部尚书王国光提出请求设置天下抚按官,监督各衙门具体上报的收支、存留、拖欠债务等数目,统筹核算全国税务。

   他还针对边防用的储备粮食日渐衰亏,提出了对付奸商的对策,提出用蓟州镇淮盐易换大同镇芦盐等事,全部获得皇帝许可……”

   晏鹤年一一说着晏珣带太子南巡、东巡这段时间,朝廷发生的种种事。

   “因为你和吕调阳带太子去倭国,近段时间的弹劾全部针对你们,帮太岳、老潘和王国光吸引了不少明枪暗箭。”

   晏珣听着父亲平静的讲述,都感到心惊肉跳。

   大明是当世第一强国,也就意味着有解决不完的问题。

   他摸了摸心口说:“其他事情我都有心理准备,王国光这连环炸我是真没想到。他既要查税,又要对北边的军粮和晋商动手,是个狠人啊!”

   王国光本身是山西人,对“开中制”、“晋商”和“九镇军粮”的积弊,比其他人更懂。

   要改革,当然先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动手。

   晏鹤年微微一笑:“王尚书来我这里求平安符,我说不擅长画符,他还是恳请,只好给他送了一份。”

   “有人刺杀他?”晏珣问。

   晏鹤年说:“那倒没有,他求一个心安。说起来还挺灵的,自从给他平安符,弹劾他的人纷纷转头弹劾你。”

   晏珣:“……爹真是活神仙。”

   有些事可以不用这么灵的!

   “不久之前,杨博因病重请求致仕归里,皇上同意了,让他的儿子杨俊民、杨俊卿同行侍奉。”晏鹤年又说。

   张四维离开中枢、杨博致仕,对晋商来说是重大打击。

   王国光虽然是山西人,却是刀刃向内的。

   晏珣感慨:“杨虞坡嘉靖八年进士,是一代名臣。可惜他致仕归故里,我没能回来给他送行。”

   “想必他更遗憾,没能见到献俘大典。”晏鹤年微笑着说,“先帝朝的名臣,能像杨虞坡这般善终的极少,他是有大智慧的人。”

   杨博文武双全,积极拥护隆庆皇帝的各项政策,每一次站队都很成功。

   举个例子,无论是严嵩、徐阶还是高拱、张居正,对杨博评价都很高。

   长江后浪推前浪,无论谁离开,朝堂依旧风云起伏。

   ……

   朱翊镠蹦蹦跳跳跑到文华殿,抱住朱翊钧的袖子:“哥哥,我成为天下第一高手要做锦衣亲卫,我来保护你!”

   朱翊钧看着白肉包子弟弟:“我需要你保护?”

   “那我帮你刺探敌情?出使西洋诸国?我听人说,西洋各国也很有趣。”朱翊镠兴致勃勃。

   “那要看你有没有那个本事!出洋不是闹着玩的。”朱翊钧说。

   “哥哥的意思是,允许我去?”朱翊镠高兴地抱着朱翊钧蹭了蹭脸。

  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  

上一章 | 下一章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