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把神棍老爹卷成首辅

第446章 一个个登上舞台

  晏珣没留意到胡家把水泥卖到哪里,因为这些水泥用途不显眼。

   没用来修路之类。

   “前两年苏州新修城墙,原本计划用糯米砂浆。众所周知苏州有钱,又有地方乡绅捐资,但修城墙一里要五万斤糯米……”

   狗大户们有些吃不消,为修城墙的事私下议论:

   苏州这种江南腹地有必要费劲修城墙吗?知府大人为追求政绩劳民伤财?

   吵得官府扛不住的时候,有人建议要不要试试水泥。

   不管怎么说,至少水泥不能吃。

   “苏州府试用之后觉得好,改用水泥修城墙,其他地方修城墙也跟着用。再有就是卖给达官贵人修墓地。用水泥修的墓地,能历经风雨不朽。”徐枚与有荣焉。

   晏珣:“……好吧。”

   原来是用到这种地方。

   修城墙还好,修墓地的话,总觉得有一些时空凌乱。后世考古到某某墓地,竟然是用水泥修的!

   有官府修城墙的例子,用来修堤坝顺理成章。

   晏珣写一封给老爹,建议官办水泥厂,生产水泥修堤坝。

   他这么关注修堤坝,是因为黄河决堤的问题,困扰着元明清三代。

   工部尚书是朱衡,老爹也身在工部,搞不好还要去修河。

   修不好还要背锅。

   最重要的是,希望减少水患,让洪泛区的百姓过上安心日子。

   徐枚挠了挠头:“这样一来,水泥的方子也会被公开,胡家就不能做垄断买卖。大哥哥的分红怎么办?”

   “你还挺有生意头脑的。”晏珣笑道,“我不靠水泥挣钱,而且生产水泥需要石灰岩,还要有石膏、粘土,为方便运输,最好在江河边建厂。总而言之,不是随便哪家就能做的。”

   徽州胡家,有胡宗宪这样的后台,才能把水泥厂搞起来。

   “还是有几家能做的,比如无锡华氏、余姚谢氏之类。他们都是江南大户,要人有人,要地有地。”徐枚说。

   晏珣洒脱一笑:“让他们生产也不是不行,水泥用途广泛,只怕超能不足,不怕卖不完。只是方子要一定范围内保密,不能太早流出国外。”

   以后没有什么“红毛泥”,而是“大明泥”!

   钢铁、水泥,坚船利炮……大明必须领先世界!落后就要挨打!

   帮着冯保理清龙江宝船厂的事,晏珣动身回宁波。

   冯保送他出南京城,郑重地说:“明年第一批千料遮洋船造好,我就禀报皇上给你送去。咱们好好办事,让那些拖后腿、说风凉话的老古板瞧一瞧!”

   “好!永亭兄珍重!海刚峰也在南京城,你有什么事可以去找他商量。”晏珣拱拱手。

   冯保笑着点点头,却没说要不要去找海瑞。

   高拱若要对徐阶赶尽杀绝,恐怕还得借海瑞这把刀。

   而冯保并不愿意掺和进去。

   冯保主动争取造船的差事,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躲着高拱。

   这两年高拱越来越强势,指责他们这些太监带坏皇帝。

   讲道理,皇帝自己坏,关太监什么事?上青楼这种事,难道也是太监教的?

   高拱已经当上首辅,太监们胳膊拗不过大腿,冯保只能避其锋芒躲远一点。

   他躲开了,倒霉的说不定就是陈洪。

   死道友不死贫道。

   晏珣回到宁波已经是十一月,一批商船上个月从倭国回来。

   浙江防倭历来有两个“汛期”,一是每年的清明之后,多刮东北风、风向稳定,有利于倭寇航行,被称为“防寇大汛时期”;

   二是九、十月,通常也有东北风,倭寇也会登陆沿海,被称为防寇小汛时期。

   嘉靖年间,每到汛期,沿海风声鹤唳。

   如《赵恭襄文集》说“浙海二千余里,何处不可登。三、四两月,何日不可到。”

   想到这里,晏珣又暗暗骂骂咧咧:该死的倭寇,真把大明当自家后花园,想来就来、想走就走,讨债的时候到了!

   商队这次回来就会休整到明年,宁波的双屿港、舟山沥港等传统大港口泊满海船。

   海关市舶司的官吏忙碌地核验船上的货物,和官准牙行一起定货税。

   晏珣一回来赶紧投入工作,收好今年最后一波税。

   谁懂啊!

   一车车、一船船的税银送往太仓银库,全都不姓晏,能看不能吃,多少有些心酸。

   但是想到这些钱都是用来振兴大明的,晏珣又精神百倍。

   小钧钧!看看,这是老师为你攒下的金山银山,你别给我败家啊!你可别沦落到让皇家印书局印小黄书挣钱啊!

   做海贸的人家也齐聚宁波,收海船上的货,各家有各家的门路。

   硫磺、硝石、铜矿石这些压舱的军需物资,历来是默认官府优先收购的。

   商家们收的是银器、石斛、珍珠、珊瑚和工艺品等。

   特别说一下,鱼翅、海参和鲍鱼是倭国外汇创收最多的三样海产品,被称为“俵物三品”。

   这三项海产,大明权贵人家也很喜欢。以前走私的时候,这几样就是富商指定贸易品。

  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  

上一章 | 下一章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