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百五十六章 从根源改变
两人在听到朱厚照的话以后,呆呆的看着朱厚照,他们不知道他们面前的这个并不熟悉的帝王究竟要干什么?
改科举?
这意味什么?这意味着要改变老祖宗留下的规矩!
“怎么?没想法?”朱厚照看着待在原地的两人问道。
两人摇了摇头,似乎还没从震惊中走出来。
“好。”朱厚照继续声说道:“既然你们没想法,朕就说说我的想法。”
朱厚照摆了摆手,让两人坐下,然后开始说道:“朕决定改变现在的科举制,并不是彻底的取消科举,虽然叫法不同,但是归根到底都是通过考试来选取官员,亦或是其他的岗位。”
现在无论是大明,还是刚刚收取的大宋或者是大理、吐蕃地区,采取的制度大同小异,书院学习,然后考取功名。
科举制的弊端很大,至少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,它的作用也是越来越小。
“你们知道八股有什么不好吗?”朱厚照朝着两人问道。
两人相互对视一眼,嘴上虽然没有说什么,但是心中却在不断的思索着。
八股有什么不好?
八股能有什么不好?
那是老祖宗留下带来的东西,多少辈再用,从来没有人对八股产生过怀疑。
见两人没有说话,朱厚照嘴角微微扬起又继续问道:“你们认为八股选举对选举人才有什么实际意义吗?”
司马光终于开口说话了,“陛下,从古至今,一直沿袭的都是这种科举制度,这种科举制度下也出了很多治世之能臣,我想着就是证明吧。”
“哦?”朱厚照眉头一抬,并没有反驳司马光的话,而是伸出手指了指头顶的灯泡说道:“你可认得此物?”
司马光和苏轼一起抬起头,看着头顶远远的一个透明的东西,纷纷摇了摇头。
“小喜子。”朱厚照朝着门外呼唤了一声。
“奴才在。”
“去把灯打开。”
“是。”
啪的一声。
本来透明的灯一下子便的明亮起来,他们虽然已经在第一次进城的时候就发现了照明的物品,但是没想到居然就是此物。
而且此物并不需要煤油灯物质作为燃料,这让两人十分的惊奇。
“这叫做电灯,也就是照明之物,你们告诉我八股文能制作出来这种东西吗?”朱厚照沉声问道。
两人的目光依然在电灯之上,他们还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看到此物,甚至惊奇,他们在到大宋的时候一直使用煤油灯照亮,如此神奇之物,他们真的不知道他是怎么制作而成的。
“不能,陛下。”两人异口同声的回答到。
“朕想改变科举制,因为科举对于现在的社会来说已经脱节了,所以要改变,大明需要的不是腐朽的制度,而是创新、发展!”朱厚照沉声说道。
听到这苏轼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,他的脑海中想到一个人,虽然他跟这个人有些过节,但是发展一词确实听那人提起过。
“陛下,不知道您否知道大宋的一个人,叫做王安石?”苏轼试探的问道。
王安石,朱厚照怎么会不知道呢!只不过这次前来参加大明本土大庆的人之中并没有王安石这个人。
朱厚照还特意的询问了岳飞和狄青两人,说是大宋灭亡了以后,王安石就消失匿迹了,似乎是归隐在哪个深山里面去了。
“你知道他在哪?”朱厚照问道。他知道到王安石应该还没有变法,否则他就不是归隐深山,而是早就魂归故里了。
苏轼点了点头,“在我来之前还通过信件。”
苏轼本就是很性情的人,虽然有些观念和王安石不合,但是对于王安石这个人还是相当认可。
“好!”朱厚照激动的拍了一下桌子,然后又将身体靠近身后的座椅当中,“这件事先放一放,等你回到大宋以后,有一件事需要交代你做。”
“陛下,您直说就行。”苏轼说道。
“朕要见见他。”朱厚照直截了当的说道。
苏轼不知道为什么朱厚照会对一个原大宋的官员这么感兴趣,就像他不知道为何今天朱厚照会将他和司马光叫到这里一样。
他点了点头,便不再说话。
朱厚照则继续说道:“好了,回归正题,还是谈谈制,这次让两位留在大明本地,其实是想让两位共同针对大明的教育的普及和改革做一些事情。”
两人听到朱厚照的真正意图以后,立马将身体又坐正了一些,他们在来的时候,已经听岳飞和狄青两位藩王说过一些朱厚照的事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