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一十三章湘王的求援
何夕说道:“我记得北京这里很多商社的后台都在南京,他们就愿意了。”
解缙说道:“大人有所不知,福建封锁严密,能在福建转手谋求暴利的都不是一般人。最少南京很多勋贵是拿不到这个份额的。吃独食是会惹众怒的。”
何夕一愣,微微一笑,心中暗道:“倒也是啊。”
这或许才是何夕听到最好的消息。
虽然何夕建立这一套体系,有很多封建残留。比如,如果在朝廷之中没有后台,生意就做不大。在朝廷的招标之中,有人打招呼,也是很正常的。
但问题是,何夕最少营造一个标准,有一套商业法律,这一套法律或许不完整,不完善,甚至选择性执行。等种种问题。但是他毕竟是在的。商业竞争,尽量是商业竞争,不上升到政治高度。
这已经是北京权贵的一个共识了。
也是何夕倡导的。当然了,共识是共识,私下里有些事情,还是会做的。只是没有那么明目张胆而已。但是南京是什么样子,南京商业完全依附于权力。完全贯彻了有权,就是有钱。
何夕不知道,福建那边是谁在管事。但是如此霸道的行为,定然是当地大员才敢这样做。因为自己有权力,就一刀切,只有与他相关的商贾才能负责这一件事情,其他人统统不行。
何夕也相信,南京是有这个命令的。
毕竟,截断南北洋联系,对南京来说是好处的。
但是如此一来,没有独立财产权。对于商人来说,当生意做大了,自然往官场上挤,根本不可能完成商业革命,也不可能有工业革命。因为本身就没有需求。
何夕说道:“这一件事情,容我想想。”
旅顺造船厂是在造大船。何夕虽然保密了。但解缙这个阶层的人,根本不算什么。该知道都知道了。何夕也有过想在海上动兵的打算。但问题是,从来没有想过为商业打上一仗。
而今何夕却觉得自己的思路浅薄了。
如果真的先从海上动手,那下琉球,台湾,打通南洋的航道,恢复海上的贸易,最大的好处,就是粮食的问题,有了一个解决方案,毕竟,南洋的粮食,会源源不断的来北京,另外生产原料什么的。也有了解决的办法。甚至辽东与北京的工商业,就不需要何夕用大规模投资与印钞票来解决了。
何夕心中暗道:“却是我想偏了。只是而今还太早了。”
是的太早了。
何夕很多事情要做了才能继续征战。
比如,对内部整合,何夕仅仅建立了新体制,这新体制有太多的问题了。不解决这些问题,最少能不出大问题之后,何夕才考虑外面。而且解缙知道旅顺造船厂的事情,但他不知道训练一个水兵,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更重要的是,北方滨海地区,远远比不上南方一些地方对航海的热衷,如果在福建,何夕根本不用费心,多少水手都能召集到。毕竟只要妈祖保佑,福建成年男丁,都可以成为水手。但是北方就不一样了。
这都需要培训。
相比之下,船只反而是好造的了。
而且何夕心目之中,打通山东是不行的。无他,山东是主战场。如果何夕打通山东半岛,南京最大的想法是北京想要水陆并进南下。所以一定要争夺的。山东就成为双方争夺的主战场。
不可能经商的。
何夕更希望有琉球作为中转站,但是琉球的话,就必须解决日本问题。从北京到日本,从日本到琉球,从琉球到台湾,从台湾到南洋,这一条航线才能完美的绕过山东半岛。
只是,日本的问题的,东洋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啊?
何夕想起了这个,说道:“那湘王是什么意思?”
解缙轻轻一笑说道:“湘王的意思最为明显,他派人来求援了。”
何夕心中一动,说道:“求援。”
解缙说道:“他被傅友德折磨的不成样子,已经支撑不住了。他其实也向南京诉苦了。请求南京方面调走傅忠,但是南京方面的意思,却是想让湘王回南京。撤销湘王的日本封地。”
“这让湘王受不了。”
何夕心中一动,说道:“这可是一个大好事啊。”
对于海外封藩,朱雄英与朱允炆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意见。朱雄英是对海外封藩是比较赞同的,因为朱雄英看来,海外封藩本质上,就是中国的殖民主义。从而在海外建立起殖民地而已。
这个办法,可以降低中国内外的反对,同时加强王室的权力。
毕竟,如果将来每几年都要打仗,朝廷内外或许不会同意,但是皇帝儿子大了,要封藩,却是没有问题的。但是如果看看明代藩王就藩的开支,其实并比不比发动一场殖民地战争消耗要小。而前者是完全是消耗。不可能有回头钱,甚至今后年年都要负担,而后者经营好了,却是大明一片新领地。
如此一来,朱雄英怎么选,也就很正常了。即便将来觉得那些藩王不舒服,可以封远一点,再远一定,非洲美洲天下有的是地方。他也不会反对海外就藩这个政策本身。但是朱允炆就不一样了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