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驾…驾……”
辽阔草原上,当数百骑兵从东方策马而来,不多时他们便越过丘陵来到了一处河谷。
河谷中,近万顶帐篷在此地驻扎,上万人来来往往。
不同的是,这里的人并非是牧民,而是身穿甲胄的男丁。
数百骑冲入营盘,向着大帐赶去,不多时抵达后,领头的千户翻身下马走入大帐之中。
足以容纳数十人的大帐内盘坐着绰罗斯氏的贵族们,其中主位坐着四十几岁的马哈木,在他的身旁还坐着已经长大的脱欢。
千户走入帐内,抱胸下跪道:“太师,东边的消息没有出错,明军确实已经在北上海喇儿的路上,海喇儿已经集结了数万兵马。”
“批不批是朕与户部的事情,但工部必须勘察上奏。”
朱高煦特意将实力较弱的南洋放到北边,大明民营放到南边,特意将日本与朝鲜放在中间并相邻。
把蒙古问题在漠北解决,总好比让他们没粮食吃南下霍乱要好。
与此同时,北方也传回了消息,并且与朱高煦预期的差不多。
“这马哈木吃了一记痛,却是再也不敢与朝廷交锋了。”
“入岁以来,东洲持续输送金银铜锭,眼下除黄金外,尚有白银及旧钱、新钱近二千七百余万贯。”
郭资脸上忍不住流露笑意,朱高煦脸上更是出现骄傲之色。
马哈木所说的这几个部落是蒙古帝国时期的森林诸部,尽管他们大部分都被蒙古军队带走融入,但还是有少量人在当地继续生活。
“猛哥帖木儿?”亦失哈表情有些迷糊,他一时半会还真想不起这种小人物。
“暂时不用,继续铸造永乐通宝就行。”
“若不是用不了那么多人,那工部兴许能招募数十万百姓来修建这条铁路。”
“当然,这是建立在西北铁路不开建的情况下,若是西北铁路也开建,那缺口兴许会扩大到三百乃至四百万贯左右。”
“西南走不了,只有向西北进发,自然是西迁盆兰州(阿巴坎)。”
况且……
至七月,西北铁路已经勘察到了肃州,剩下的只要把肃州到沙州、瓜州和哈密的铁路路段给勘察完,便可以根据朝廷国库情况来动工了。
马哈木已经清楚己方和明军实力差距,故此他并不认为自己是明军的对手。
朱棣留给朱瞻基的内帑金银数量几近千万,但凡朱瞻基舍得投入,辽东局势也不会两百多年都得不到改变。
在他的印象里,许多人都说漠北苦寒,难以种植粮食,如今看来倒也不是这样。
“不过三年后两京铁路和山西北部段竣工,届时会降低至五百余万贯。”
总而言之,马哈木既然逃出了漠北,那他就不要想再回来,老老实实在西伯利亚大草原呆着就行。
一路北上,朱瞻壑的领兵数量从一开始局促的带领百余人,到现在局促的带领五百人,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被他运用在现实中,领兵的水平算不上高,但也算中规中矩。
“这么远,会不会太冷了?”
想到这里,朱高煦对身旁的亦失哈交代道:“与工部说清楚,主干线修通后,主干线两侧的矿区都要修建铁路来运输资源。”
届时可以打工养家,谁还会和领主们起兵造反呢。
“嗯”朱高煦接过打开,一目十行看了个大概。
总的来说,朱棣不太想让这场北征徒劳无功,故此希望将太平、把秃孛罗纳入燕然都司的管辖范围,同时册封他们两人为都指挥同知。
暹罗虽然拉上了南洋诸国结成同盟,但面对日本不断侵占河流的做法也只能忍气吞声。
朱高煦摸摸八字胡,随后将目光继续放在郭资身上:“国库的情况如何?”
“后来郑和他们带回新作物,加上太学弄出了抽水机,所以这里的作物才丰富起来。”
加上是多点开工,故此五年修通也没有什么问题。
朱棣交代一声便抖动马缰,向着远方的策马而去。
近两个月的路途让朱瞻壑与朱瞻基变得黢黑,他们负责朱棣的护卫工作,手中握有一千骑兵,两人各分五百。
“奴婢领旨”亦失哈应下,朱高煦见状也将目光继续放在郭资身上:
故此,借助大明的力量来削弱马哈木,这是他们所想的,也是朱棣自信他们不会参加的原因。
虽说房山的煤炭已经通过铁路运往了北直隶南部和山东西部地区,但总体来说房山的煤矿产量并不足以满足当地的需求。
走到书架前翻找了许久,他才回首与朱高煦作揖:
“陛下,他被送入南京,妻女被充入十六楼,他自己则是被送去孝陵守陵去了。”
双方在一条河流爆发了冲突,双方各自死伤数百人。
想到这里,马哈木开口道:“下令拔营,诸部准备西迁。”
如果大明不对付马哈木,那马哈木兴许会在吞并鞑靼后调转马头对他们下手。
朱高煦有些懊恼,自己应该早早想到这些事情才对,只可惜这段时间太忙了,居然连这些事情都忘记了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