濡须坞,魏吴双方大军云集,水陆相接,连续数十里。
孙权从皖城撤退后,除扬州刺史诸葛诞留守皖城,进一步修缮城防,其他人都向濡须坞集结。
双方都清楚,以目前的形势,濡须坞很可能是双方最后一战,也是最激烈的一战。
尤其是对吴国而言,濡须坞丢了,离亡国就不远了。
因此,不仅太子孙和率领百官和大军从建业赶来,上大将军吕岱也从武昌派来了一万精锐。
在征南将军王昶、荆州刺史王基虎视眈眈,随时可能南下的时候,从西线抽调一万精锐增援濡须,可见形势之严峻。
数日之间,吴军总兵力接近十万,江南江北布满了吴国战船,连正常的通航都被停止了。
仅就兵力而言,毋丘俭完全处于下风。
但魏军士气高涨,不仅不怕,反而觉得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。
合肥之战,皖城之战,巢湖之战,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内,魏军接连取得三次大胜。
尤其是北军水师在巢湖大破诸葛恪率领的江东水师,临阵击杀了吴国的屯骑校尉留赞,让魏军上下信心倍增,就连吴国的水师优势都不再那么可怕了。
扬州兵立了功,豫州兵立了功,中军也立了功,只有征东将军毋丘俭部,一直在赶路,在做进攻的准备,却从未真正开战。
征东将军麾下诸将摩拳擦掌,准备一战。
毋丘俭气定神闲,积极准备进攻濡须坞的各项事宜。
曹兴三人赶到后,态度非常客气,一开始搞得毋丘俭有点摸不着头脑。
后来收到毋丘甸的家书,才知道天子亲自下诏给曹兴三人,让他们听从他的命令,毋丘俭这才明白,对天子感激涕零,更是要打好这一战,拿下濡须坞。
曹兴三人都是宗室,北军、中坚、中垒都是禁军,天子能放心交给他指挥,这是何等信任和器重。
士为知己者死。
不拿下濡须坞,何以为人。
但毋丘俭征战多年,早年也吃过大亏,知道行军作战不能凭一腔血勇,更要精心谋划。
他多次找郭淮、曹兴等人商议破敌之策,给足了面子。
至于文钦等人,更是不断召见,反复讨论。
针对吴国水陆相连的特点,郭淮积极献言,提出了一个方案。
充分利用魏国的军械优势,补兵力不足的缺陷。
具体而言,就是将抛石机作为攻打濡须坞的主要战具,再用连弩布置防守阵型,配合骑兵,阻止吴军增援,将吴军水陆隔开。
没有了水路的支援,仅凭濡须坞里的吴军兵力,是挡不住魏军进攻的。
几次战事已经证明,经过马钧改进的抛石机、连弩等武器威力极大,用好了,有出奇制胜之效。
更何况,天子还有大杀器没用。
虽然他也不知道那些大杀器究竟是什么。
以毋丘俭受天子器重的殊宠,将这些大杀器要来,应该没什么问题。
郭淮的观点得到了曹纂的支持。
北军能打败诸葛恪率领的水师,抛石机、连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,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。
至于那个大杀器,就更厉害了。
毋丘俭很高兴。
他绘制了详细的攻防阵图,派人送给天子,请求天子审阅。
郭淮的建议很好,不仅有望攻克濡须坞,还能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伤亡。
只有一个缺点:工程量巨大,需要更多的时间,以及更多的钱粮支持。
这些都需要天子筹措。
毋丘俭的上书送出去不久,天子的回复就由吊丧的使者管辂带来了。
管辂除了给毋丘俭带信之外,还有一个附带的任务,给毋丘俭看相。
管辂和毋丘俭是老相识。
毋丘俭家也研究术数,且在风水上有所建树。
毋丘俭的父亲毋丘兴下葬时,就是依风水术数选择吉地,后来毋丘俭得先帝赏识,官运享通,毋丘俭就觉得和父亲的墓地选得好有关,为此曾和管辂吹嘘过。
不过管辂听了他的介绍之后,不以为然。
只不过当时管辂没有亲眼看过毋丘氏家族墓地,所以不好说得太死。
故友相逢,寒喧了几句后,管辂就对毋丘俭说,我去了河东,看了你家的祖坟。
“如何?”毋丘俭兴致勃勃的问道。
管辂沉吟了片刻。“就你家的祖坟而言,不好。具体而言,有四凶。”
毋丘俭将信将疑。“哪四凶?”
若是别人说这话,他只会一巴掌抽过去,根本不会再听管辂说什么。
老子现在父子深受皇恩,你说我家祖坟不好?
但管辂的本事,他是知道的,倒不敢大意。
“玄武藏头,苍龙无足。白虎衔尸,朱雀悲哭。”
“我……”毋丘俭脸色大变,盯着管辂,半晌没说一句。
“四凶虽具,却有一点极好。不仅将这四凶盖过,还能遇难呈祥。”
毋丘俭松了一口气。“哪一点?”
“山河改色,有圣人出,大势趋吉。”管辂抚着胡须,丑陋的脸上露出智慧的光芒。“有了这个大势,你家的祖坟也跟着改了运。玄武无头,向天而鸣。苍龙无足,不翼自飞。白虎衔尸,乃是死后哀荣。朱雀悲哭,你家要出贵人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